今天是:  

站内搜索: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审判天地_qj >> 

【身边榜样】法学探索“追梦人”——丁敏

2020年03月24日      来源:曲靖政法

曲靖市2019年度

“十佳政法干警”

 

丁敏,现为市中院刑二庭法官,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进修学院兼职教师,中央电视台《法律讲堂》栏目主讲人。

主要事迹:

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在市中级法院政治部工作。2011年2月至2019年2月在市中级法院环资庭工作,期间,2013年9月至2016年6月在中国政法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获法学博士学位。2011年办案以来,她始终坚持审中释明、判后释疑,连续七年结案率为100%,2018年结案率为97.7%,办结案件无一因不服裁判引发申诉上访。工作成绩突出的她多次被市中级法院表彰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公务员,在全市法院优秀裁判文书评选活动中获得优秀奖,被市中级法院记三等功。

善思善解“家长里短”

这条路上,她走得并不轻松,但谈起自己选择的事业,却多半是轻描淡写——“没多想,就是喜欢”。正是缘于喜欢,支撑着这位师出名门的法学女博士,专注审判近十年,法条烂熟于心,庭审张弛有度,在司法殿堂中可谓驰骋得自由、漂亮!身为娇小女性,却有着不输给男子汉的巨大能量。

2010年10月硕士毕业的丁敏,顺利通过公开招考成为曲靖中院人,被安排到刚成立的环境资源审判庭工作。得知新岗位,作为环保志愿者的她十分欣喜,认为庭如其名,应该是一个专门办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大要案的庭。

随着时间推移,她才发现这是一个“接地气”的部门,经手的多是相邻通行、采光、排水、土地承包经营等“家长里短”的案件。这些案件往往发生在亲戚朋友、隔壁邻居之间,当事人文化素质较低,很多不会写字,但却“认死理”、“好争气”。看似不起眼的这些“鸡毛蒜皮”事,处理不好,往往是严重刑事案件的导火线。

面对案件可能引发的恶果,对她这个除了从湖南到北京上学啥地方都没去过的“三门法官”来说,无疑是巨大的压力和挑战。不服输的她,给自己定了一个半年的期限,学方言,了解曲靖的乡土民情。为此,她向婆婆姑嫂、周边同事朋友,甚至街边摆摊小贩学方言,还随身带着小本子记录各种方言表述和民风民情。半年后,她俨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曲靖人。

一次,一个上诉案件成功调解后,两位七十多岁老人一人拉着她的一只手说,“小妹子,谢谢你,我们就是想找法官说说心里话,但一审那个法官说的话我们听不懂,开庭问了几句就给了我们判决,谢谢你帮我们和解了”。得到当事人的肯定,更坚定了她学习方言、学习群众工作本领的决心,她开始研究法律文化、调解语言,写出《法院调解中的话语冲突及法官应对策略》等文章,在云南高院《审判与法治》等刊出后,受到业内广泛好评。

“只要卷宗到手上,就是第一时间阅案,了解案情,做足庭前功课,经验积攒起来之后,就会形成自己的办案节奏,将不同的案件进行分类,可以调解的尽量庭前调解,调解不了的快速作出裁判,不拖泥带水”。

随着案件办理阅历增加,她总结出“一看、二谈、三调解、四答疑”的基层纠纷化解思路,即在每一件基层纠纷中,坚持首先实地勘察现场,再入户调查与当事人交心谈心了解纠纷发生的原因,在此基础上进行有的放矢的调解,最后做好判后释疑,讲清法院判决的理由。

“交通如此不便,老百姓出来一趟不容易,还打官司,就说明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事,关系到他们的利益,这个官司对他们很重要、很迫切。”出差下乡的路,多数路况不好,路面坑坑洼洼、路边悬崖峭壁、落石滚滚的情况并不少见。就是面对这样的条件,她和同事们总是说说笑笑“权当旅游”。八年时间,她跑遍了曲靖大部分的乡镇街道,从最北边的会泽、宣威到最南边的罗平、师宗,她从不叫苦,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。

记得一次她到富源一个叫下坝的地方查看现场,因道路维修,到案发地时已经是中午一点。和同事们查看相邻排水现场,丈量阴沟宽度,调查了解后当即做双方工作,已是下午三点多。这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下乡生活,使她患上了严重的胃病,每次下乡出差,不得不备上一瓶胃药和几块饼干。

正是基于对群众的深厚情感,她切实将群众利益无小事的信念坚持到每一天的工作中,坚持到每一桩矛盾纠纷的化解中,八年环境资源审判,她连续七年结案率100%,办结案件无一引发申诉上访。

初识生杀予夺

让她揪心的是,每天清晨离开的时候,儿子紧紧地搂着她的脖子哭喊:“妈妈,不给你上班,不给你上班。”每次离家,她总是含着眼泪,可她知道,这是她的工作,是她选择从事法官工作、实现自己的法律梦想必须付出的,而她也坚信,孩子会理解她的,因为一个有梦想、有担当的妈妈才是一个真正值得孩子尊敬和爱戴的母亲。

声音柔和,待人亲切,从老家湖南到北京求学再到云南工作,同所有学子一样,她经历了无数大考小试,经历选择与被选择、得到与失去,唯一不变的,是她对司法工作的热爱。

从守护青山绿水的环保法官到专司生杀予夺的刑事法官,无论在哪个岗位,她都爱岗敬业,用长久的坚持和深入的思考钻研拓新,不断探索前行。

2019年年初,在环境资源审判得心应手的丁敏被抽调到刑事审判岗位。没有想到,刚准备学一下理一下的她当即被指派办理一起社会影响极大、易引发舆论关注的再审案件。通过和同事的通力合作,从上午八点半到晚上十一点回家,没有周末的半个多月,终于办结这个案件。谁想得到,她的孩子仅两岁,而丈夫在2018年3月就被选派到离曲靖城区几百公里的会泽去驻村扶贫。

再审案基本办结,刚想松口气的她,又接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曲靖首例涉黑案二审卷宗——钱某某等七人组织、领导、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上诉案。而且这回,她直接作为承办人和审判长,肩上的担子更重。接手这个案件,她也有一些忐忑,毕竟过去一直主要办理民事案件,虽然学的是刑法学,可毕竟没有实践经验,办理这样全市瞩目甚至是全省瞩目的案件困难肯定不少。欣然接受任务的她,面对的是案发地老百姓的迫切关注,七个被告人全部上诉且多作无罪辩护,一审两百多页的判决书,75本侦查和一审卷宗,105碟光盘,涉及近三十桩违法犯罪事实。整整三个月,她认真梳理分析被告人的每一个上诉理由和请求,听取辩护人的每一个辩护观点和意见,翻阅每一页卷宗材料。很快,同样没有周末,没有节假日的三个月过去了。9月30日,写好案件审理报告,等着院审判委员会讨论的她决定请公休,带着孩子回湖南老家去看看父母。回家路上,突然接到单位通知,10月8日上午九点讨论该案。她考虑到案件中的细节汇报,马上买了10月3日下午的高铁票回到曲靖。一年一次的探亲计划就这样泡了汤。

法学探索“追梦人”

“她善于用敏锐的嗅觉捕捉审判工作中有价值、有新意的信息,善于抓住审判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,形成总结性材料,为领导决策和上级相关部门提供参考。”对她和她的理论研究,中院相关领导如是说。2016年6月,面对“同班同学有一半都延期毕业”的事实,作为在职博士生的她如期获得法学博士学位。在更加专注于审判实践的同时,把辛苦单调的理论研究工作做得有声有色。

2014年至今,她先后参与《废除劳动教养制度后违法行为矫治体系研究》、《监狱行刑制度改革研究》等两部书的编写工作、在《青少年犯罪问题》、《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》等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文章二十余篇。其中,《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犯罪少年处遇体系的荣与殇》,被《青少年犯罪问题》2017年第1期采用;《民事执行中的话语分析——基于动态和静态的语境》入选《第五届法律、语言和话语国际会议论文集》(美国学者出版社)等。

她积极参加社会科学调研,多次参与并负责执笔撰写单位重点调研课题,形成《人民法院提前介入涉黑恶犯罪案件机制研究》、《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座谈会议纪要》等调研成果。

技术支持:云南建功星科技有限公司
滇公网安备 53030202000289号
滇ICP备19009670号-1